top of page

認識精神心理疾病

研究估計,在2017年約有7.92億人患有精神疾病。這個數字略高於全球十分之一的人(10.7%)。這些疾病是全球常見疾病,而且有很多康復案例。治療越早,康復的機會就越大。除進行心理治療外,有時你可能還需要藥物治療,視乎個別情況及個人需要。合併治療(心理+藥物)更為有效,你可以尋找家庭醫生進行診斷,並盡早尋找治療師。

depression.gif

超過2.64億人受到影響

憂鬱症的患者常常會因為身體的不舒服而到處就醫。抑鬱發作可分為輕度,中度或重度。如果得不到治療可轉為慢性抑鬱。至少兩週持續情緒低落,失去興趣和享受,以及精力減少,導致活動減少。抑鬱症是由於社會、心理和生物學因素之間複雜的相互作用所致。 經歷過不幸事件的人更容易患上抑鬱症。可能共罹焦慮疾患,例如強迫症、泛焦慮症、恐慌症等。

抑鬱症

bipolar.gif

約4600萬人受到影響

躁鬱症是雙極性的情感疾患,有時候是躁症發作,有時則是鬱症發作,可能會快速循環,也可能混合發作。躁症發作可能情緒變得高亢愉悅、靜不下來、話量變多、活動量增加、亂花錢、慷慨、精神體力充沛、自覺能力很好、睡眠減少等。鬱症發作與抑鬱症相同。

躁鬱症

schiz.gif

約2000萬人受到影響

精神分裂症特點是思維、感知、情感、語言、自我意識和行為的扭曲。常見的經歷包括幻覺(聽,見或感覺到不存在的事物)和妄想(固定的錯誤信念或懷疑,即使有相反的證據)。通常在青春期末或成年初期開始,藥物和社會心理支持治療有效。污名和歧視可能會導致無法獲得保健和社會服務。適當的治療和社會支持,受影響的人們可以過上有意義的生活,並融入社會。

精神分裂症

anxiety.gif

超過2.84億人受到影響

焦慮症是一組精神疾病,其特徵在於明顯的焦慮和恐懼感。至少六個月經常感到不安,受傷或處於情緒邊緣; 容易疲勞,難以集中或控制憂慮,頭腦一片空白;易怒;肌肉緊張;睡眠問題等。成因可分為潛伏、引發及持續;如:自小習染父母的焦慮;生活壓力害怕找不到工作;偏向負面的思考,無法感到別人的關愛。注意我們的情緒反應,接受焦慮是正常,需要時尋求幫助。

焦慮症

body-gd.gif

難以估計因多隱藏

身心症是一種涉及身體和心理的疾病。各年齡層都會出現身心症。身體問題由心理因素所引起,或是身體和心理兩者相互關連。頻繁但沒有診斷結果的經驗,會讓患者感沮喪,因為不舒服狀況的確存在。長期處於高壓狀態、情緒過度壓抑或偏激性格也可能增加患此病的風險。

身心症

eating-problem.gif

約1600萬人受到影響

飲食失調不是一種生活方式的選擇,它是一個嚴重甚至致命的疾病,嚴重干擾飲食習慣以及相關的思想和情緒。厭食症患者認為自己超重,使用極端方法減肥,它在所有精神疾病中死亡率最高(餓死或自殺)。暴食症患者可能體重過輕,正常或超重。經常且頻繁地進食異常大量的食物並感到無法控制。暴食之後是補償行為,例如強迫嘔吐。青少年的飲食失調比率正在上升。

厭食症/暴食症

OCD.gif

約4500萬人受到影響

強迫症是十大最致殘的疾病之一。它是一種常見、慢性及持久的疾病,會產生無法控制的反復想法(強迫)和/或行為(強迫),感到需要一遍又一遍地重複才"可以",十分干擾生活。症狀可能反覆,隨時間緩解或惡化。儘管大多數患者都意識其實不合理,但他們認為減輕焦慮或不適的唯一方法是強迫自己。這是一個神經生物學問題,就像哮喘或糖尿病一樣,治療是有效的。

強迫症

PTSD.gif

每年約800萬人受到影響

創傷並不罕見。 70%的成年人一生中至少經歷過一次創傷事件,而經歷過創傷事件的人中有20%會發展出後遺症。經歷或目睹過如自然災害、嚴重事故、恐怖行為、戰爭/戰鬥、強姦或其他暴力人身攻擊、親人的突然死亡等。患者有可能封鎖記憶,而無法意識到它。

創傷後遺症

online-addiction.gif

超過12億人受到影響

物質成癮(酒精和毒品)和行為成癮(性、瀏覽色情內容、愛/約會、電腦/互聯網/電子遊戲/社交媒體、工作、健身、尋求疼痛如紋身/穿孔、購物等)。患者愈趨年輕及有極速上升趨勢。症狀包括越做越多才能獲得同樣的興奮感,雖可安撫或改善情緒但減少時會煩躁,多次嘗試但失敗停止有害行為。它帶來消極後果,例如孤立,學校或工作問題,人際關係惡化,心理健康問題等。

成癮

看視頻了解更多(僅英語)

Debunking the myths of OCD - Natascha M. Santos
04:51
What is schizophrenia? - Anees Bahji
05:33
The psychology of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 Joelle Rabow Maletis
05:13
2022 profile pic.jpg

你好,我是布太。
我是位個人及婚姻家庭治療師,也是亞洲專業輔導及心理協會會員、亞洲家庭治療學院會員香港婚姻及家庭治療協會香港專業輔導協會會員,並完成基督教婚姻及家庭治療碩士、PREPARE/ENRICH 輔導員證書課程、情緒取向治療專業培訓初階課程(夫婦)、簡約身心療法課程,以及遊戲治療證書課程。我的目標是與你共同發現核心問題和應對壓力的新方法 ; 幫助你找到清晰方向,接納自我及發展健康的生活態度。透過一個安全且非批判性的環境,你可以更自在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以促進你的個人成長。

Whatsapp.jpg
  • Facebook
  • Instagram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