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精神心理疾病
研究估計,在2017年約有7.92億人患有精神疾病。這個數字略高於全球十分之一的人(10.7%)。這些疾病是全球常見疾病,而且有很多康復案例。治療越早,康復的機會就越大。除進行心理治療外,有時你可能還需要藥物治療,視乎個別情況及個人需要。合併治療(心理+藥物)更為有效,你可以尋找家庭醫生進行診斷,並盡早尋找治療師。

超過2.64億人受到影響
憂鬱症的患者常常會因為身體的不舒服而到處就醫。抑鬱發作可分為輕度,中度或重度。如果得不到治療可轉為慢性抑鬱。至少兩週持續情緒低落,失去興趣和享受,以及精力減少,導致活動減少。抑鬱症是由於社會、心理和生物學因素之間複雜的相互作用所致。 經歷過不幸事件的人更容易患上抑鬱症。可能共罹焦慮疾患,例如強迫症、泛焦慮症、恐慌症等。
抑鬱症

約4600萬人受到影響
躁鬱症是雙極性的情感疾患,有時候是躁症發作,有時則是鬱症發作,可能會快速 循環,也可能混合發作。躁症發作可能情緒變得高亢愉悅、靜不下來、話量變多、活動量增加、亂花錢、慷慨、精神體力充沛、自覺能力很好、睡眠減少等。鬱症發作與抑鬱症相同。
躁鬱症

約2000萬人受到影響
精神分裂症特點是思維、感知、情感、語言、自我意識和行為的扭曲。常見的經歷包括幻覺(聽,見或感覺到不存在的事物)和妄想(固定的錯誤信念或懷疑,即使有相反的證據)。通常在青春期末或成年初期開始,藥物和社會心理支持治療有效。污名和歧視可能會導致無法獲得保健和社會服務。適當的治療和社會支持,受影響的人們可以過上有意義的生活,並融入社會。
精神分裂症

超過2.84億人受到影響
焦慮症是一組精神疾病,其特徵在於明顯的焦慮和恐懼感。至少六個月經常感到不安,受傷或處於情緒邊緣; 容易疲勞,難以集中或控制憂慮,頭腦一片空白;易怒;肌肉緊張;睡眠問題等。成因可分為潛伏、引發及持續;如:自小習染父母的焦慮;生活壓力害怕找不到工作;偏向負面的思考,無法感到別人的關愛。注意我們的情緒反應,接受焦慮是正常,需要時尋求幫助。
焦慮症

難以估計因多隱藏
身心症是一種涉及身體和心理的疾病。各年齡層都會出現身心症。身體問題由心理因素所引起,或是身體和心理兩者相互關連。頻繁但沒有診斷結果的經驗,會讓患者感沮喪,因為不舒服狀況的確存在。長期處於高壓狀態、情緒過度壓抑或偏激性格也可能增加患此病的風險。
身心症

約1600萬人受到影響
飲食失調不是一種生活方式的選擇,它是一個嚴重甚至致命的疾病,嚴重干擾飲食習慣以及相關的思想和情緒。厭食症患者認為自己超重,使用極端方法減肥,它在所有精神疾 病中死亡率最高(餓死或自殺)。暴食症患者可能體重過輕,正常或超重。經常且頻繁地進食異常大量的食物並感到無法控制。暴食之後是補償行為,例如強迫嘔吐。青少年的飲食失調比率正在上升。
厭食症/暴食症

約4500萬人受到影響
強迫症是十大最致殘的疾病之一。它是一種常見、慢性及持久的疾病,會產生無法控制的反復想法(強迫)和/或行為(強迫),感到需要一遍又一遍地重複才"可以",十分干擾生活。症狀可能反覆,隨時間緩解或惡化。儘管大多數患者都意識其實不合理,但他們認為減輕焦慮或不適的唯一方法是強迫自己。這是一個神經生物學問題,就像哮喘或糖尿病一樣,治療是有效的。
強迫症

每年約800萬人受到影響
創傷並不罕見。 70%的成年人一生中至少經歷過一次創傷事件,而經歷過創傷事件的人中有20%會發展出後遺症。經歷或目睹過如自然災害、嚴重事故、恐怖行為、戰爭/戰鬥、強姦或其他暴力人身攻擊、親人的突然死亡等。患者有可能封鎖記憶,而無法意識到它。
創傷後遺症

超過12億人受到影響
物質成癮(酒精和毒品)和行為成癮(性、瀏覽色情內容、愛/約會、電腦/互聯網/電子遊戲/社交媒體、工作、健身、尋求疼痛如紋身/穿孔、購物等)。患者愈趨年輕及有極速上升趨勢。症狀包括越做越多才能獲得同樣的興奮感,雖可安撫或改善情緒但減少時會煩躁,多次嘗試但失敗停止有害行為。它帶來消極後果,例如孤立,學校或工作問題,人際關係惡化,心理健康問題等。
成癮